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安年鉴 >> 2010年鉴
财政 税收 审计
【信息时间:2012/1/12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财政  税收  审计

 

 

 

【概况】 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58亿元,占调整预算的106%,比上年增长24%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增幅在全省52个县市中分别列22位和33位,海安县被省政府授予“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全县实现财政总支出35.95亿元,完成预算的87%,比上年增长41%由于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增收节支措施,全年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一是落实财政支持二三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县财政全年安排8700多万元用于支持经济增长。会同相关部门对竣工投产项目和达产达效项目给予考核奖励,兑现奖励资金718万元。对2008年度地方财力贡献、“五比二争”等6类奖项给予考核兑现,兑付奖励资金1361万元。安排113万元用于引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全年共成功实施项目84个。对各类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除积极筛选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外,县财政给予配套奖励114万元。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6个,引进资金6508万元。设立金融考核专项奖励资金,修订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兑现各类金融奖励资金182万元。安排2000万元用于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配合有关部门对符合国家和海安县产业政策导向的50个企业给予9000万元担保贷款,并明确县、镇、担保公司风险分担办法。引导三产项目入驻服务业集聚区,对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较大规模应税销售和地方财政贡献的商贸服务企业明确财政奖励政策。全年核实奖励服务业项目74个,兑现奖金148万元。奖励农贸市场升级项目18个,兑现奖金88万元。实施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兑付财政补贴、奖励资金664万元。二是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组织申报各类支持一二三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引导扶持项目,全年申报支农项目、二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公共事业建设补助项目合计251个,到账资金3.45亿元。落实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政策,在全省首创 “剔补销售,集中转补”的简化补贴程序办法,全年销售下乡家电(含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44531台(件),发放补贴1569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内需。落实企业减负政策,扩大基金(费)合并征收范围,调减基金(费)合并征收率;办理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工作,全年共对22家申报退税企业进行审核,办理退税43笔,退税金额2729万元。三是做好财源建设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全县经济运行质量的监测,注重规模企业的梯度培育。开发财税收入入库排名软件,在财政局网站定期公布企业税收基金贡献排名情况。完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信息管理。及时掌握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方向、方式和规模,宣传有关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积极收集资料,按不同领域、类别制作中央及省扩大内需投入信息表,供全县各镇、各部门查阅参考。

 

【努力完成收入目标任务】  按照县政府提出的“确保增长15%,争取增长20%,北三县不坐底”的要求,狠抓收入征管。采取“倒逼”机制,实行纵横结合,科学分解各镇、各征管部门收入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财税部门以及各镇的收入征管责任。强化奖惩机制,切实把收入任务完成进度同奖惩措施挂钩。进一步加强财、税、库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建立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随时掌握税收入库动态,供领导决策参考。加强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对申领契税退税和财政补贴的程序进行规范,密切与国土、建设、物价、地税等部门和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联系,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税源信息,对各相关部门协税护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会商解决。强化耕地占用税税源管理,确保新批准的占用耕地的税款及时征收入库。全年完成契税收入1.48亿元,占年度预算的246%,完成耕地占用税收入2941万元,占年度预算的840%

 

【支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入2350万元,完成原计划200920102年实施的疏浚任务;投资1430万元建设22座里下河圩口闸站;投资1140万元新建和改造农村桥梁98;投入2024万元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万亩;安排78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三级防保体系,努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全年共开办九个险种,实现保费收入3348万元,赔付1063万元。完善“一折通”工作制度,增强涉农补贴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年通过“一折通”系统发放粮食直补等46项涉农补贴1.87 亿元。会同县委农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对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调研摸底、编制预算、筛选上报等基础工作,并深入现场指导项目实施。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兑现义务教育绩效工资1.74亿元;拨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2698万元,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投入636万元,推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工程建设,新增食宿面积5000平方米,惠及农村儿童4600人;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及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全年资助9100多名学生、资助金额1610万元。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安排资金1228万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安排项目经费1200万元实施农村改厕2万座;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60万元。提升文化服务平台。安排文化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县文化馆、图书馆维修改造,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增强对外服务功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协调发展。调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全年享受对象13195人、享受特别扶助对象1153,发放奖励扶助金1100万元;支持5个计划生育世代服务站建设,提高村组信息员报酬,提升镇、村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筹集资金600万元发放持独生子女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统筹发展。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等补助标准,出台无固定收入和固定收入低于城镇低保标准的已故老复员军人、老残疾军人配偶生活困难补助政策,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年拨付各类生活困难补助5684元。出台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实行阶段性减征、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促进企业稳定就业;建立扶持创业专项资金,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着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设计出县局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程序,并将相关数据录入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信息系统。同时,按照“两集中三到位”要求调整科室职能,方便了服务对象。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健全全县统一的非税收入管理平台,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县级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管理平台。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将政府采购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信用担保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行财政与县直部门预算单位联网。全县739家单位全部从网上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创新政府采购举措。实现采购项目受理、招标活动组织、合同审核见证相分离,评委管理与聘请抽取相分离,供应商库的建立管理与供应商库的使用相分离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全年组织526次采购活动,采购金额2.38亿元,按采购单位预算2.82亿元计算,节约资金4405万元,节约率16%科学调度财政资金。始终把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保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做到每月5日发放当月工资,同时对拉动内需、社会保障、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等重点支出资金给予充分保证。实施财政有偿借出和往来资金清理工作。财政有偿资金清收到账809万元,完成任务的117%;财政往来资金清收到账7189万元,完成任务的161%。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管理。加强内部账户管理,进行定期对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资金拨付程序、银行账户管理、拨款印鉴管理等进一步明确规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参加县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处置和清算准备工作,依法拍卖三处资产,变现收入7740万元。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拍卖拍租工作。全年拍卖拍租资产49项(处),成交金额382万元,县级机关事业单位房租收入521万元。提高投资评审工作质量,坚持“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审批”的原则,对项目建设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大大增强了财政部门对基建项目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打造政府融资平台。为解决重点工程资金不足问题,盘活国有资产,参与组建海安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新增贷款19.5亿元,为全县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进一步强化预算单位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坚决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十项规定,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会同人事部门审核、审批县直62个机关部门,75个事业单位2008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对未经审批的津贴补贴项目,一律不予执行;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严把土地出让收支关口,坚决杜绝随意减免、拖欠土地出让金的行为。按规定提足国有土地收益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严格审核土地出让金支出用途,防止套取和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行为的发生。全年共收取土地出让金9.58亿元,提留国有土地收益基金1553万元,廉租房保障资金311万元。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报账手续、报账程序、完善报账资料,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和预留资金,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其适用范围、使用原则、支持方式、部门职责分工、项目申报、管理与监督等提出规范性政策意见,为以后各类专项资金管理提供指导。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工作。提出构建财政监督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典型案例的解剖,提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对已完成的各类检查项目进行回访,对被查单位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查出的问题整改到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有序组织各项监督检查,2009年组织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城建交通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拉动内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小金库”专项治理、镇级财政财务管理等重点、热点问题的检查,查出违规资金650万元,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学习实践活动摆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各个阶段的工作。在学教活动中共召开各类座谈会7个,上门征求意见43次,发放征求意见函500多份。将所征求的意见整理归纳为五个方面19条,并将整改责任分解到有关科室,确保整改到位;全面实施“阳光财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通过实施实现阳光预算、阳光收付、阳光采购、阳光监督、阳光审批、阳光服务等一系列阳光工程,透明财政政策,公开办事程序,规范行政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广大财政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开展上门征求意见活动,邀请各镇分管领导、基层站所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和村干部代表, 县级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财政系统政风行风监督员、特约财政监察员和社会服务对象代表参加座谈,听取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意见235条,对所提意见逐条进行答复,对合理化建议及时落实位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将反腐倡廉建设和财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一起布置,一同考核,增强广大财政干部恪守“依法理财、清正理财”的财政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周于江  吴开宏)

国 家 税 收

 

概况】 县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绩效管理为抓手,以国税文化建设为引领,强化基础建设,优化纳税服务,突出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实现历史性突破和阶段性跨越。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诸多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下,超额完成了南通市局指导计划,并实现了县政府提出的一般预算收入6县市不坐底、增值税增幅超全省52县(市)平均水平的目标。全年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15.23亿元,较同期13.45亿元增长13.26%,完成市局考核计划14.46亿元的105.32%,超年度任务5.32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入库增值税(含调库)12.41亿元,较同期11.1亿元增长11.08%;累计直接征收增值税10.13亿元,较同期8.75亿元增长15.77%;累计调库2.28亿元,较同期2.35亿元下降2.98%;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2.05亿元,较同期1.54亿元增长32.73%。在年度南通市局重点工作考核竞赛中,综合得分名列全市第一,全市18项重点工作竞赛,海安获得6项第一,6项第二的好成绩,金牌总数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跃居6()榜首。银牌、铜牌总数也分居6()首位。执法质量、纳税评估、重点税源优质管理与服务等全局重点工作走到全市前列,风险企业管理、绩效管理、责任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争先进位。在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中,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被县政府表彰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7个基层分局被县委推荐为南通市文明单位,8个基层单位党支部全部被所在地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4个分局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税务分局被评为南通市“十佳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是南通市惟一的“三连冠”单位,创建工作经验在南通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三大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第二、第四税务分局被评为南通市“群众满意先进基层站所”。

 

组织收入开展有力强化收入分析,建立县局、分局、税源管理股三级税收分析体系和县局、分局两个层面,包括日常税收分析、行业税源分析和重点税源分析三个类别的税收分析模型,健全税源预测分析制度,分乡镇、行业、税种、重点税源分析制度,新政策执行与重大因素影响分析制度等,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深化纳税评估,调整充实专业评估队伍,强化专项评估工作。全年共确定纳税评估对象478户,入库税款达5444.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24%,户均税款达11.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倍。企业自查、日常评估和专项评估入库总额均居六县市前列;加大稽查力度,全年累计查补税款2612.61万元(其中:税款2076.94万元,罚款303.37万元,滞纳金232.30万元),比上年同期1961.14万元增加643.47万元,增长32.68%。自查入库税款2713万元,加收滞纳金92万元;注重汇算清缴,充分运用“企业所得税审核分析软件”对汇缴企业进行报表内数据和报表间数据的逻辑关系审核,促进了所得税管理。2008年度汇缴面达100%。其中:核定征收面由2007年的32.02%下降到2008年的18.5%;盈利企业的微利面67.82%,高于市局考核指标近8个百分点。汇缴工作资料和数据指标质量均居全市首位。

 

基础建设扎实有效优化责任区设置,明确专业管户税收管理员,专设分局长责任区,实现基层分局长税源管理工作实体化。严格责任区讲评,注重责任区精细化管理,狠抓管查互动、跨国情报交换和征退税衔接,全年各分局共向稽查局移送案件37件,入库税款1546.49万元,重大案件实现了一案一建议的工作要求;强化风险企业管理,对废旧经营类企业、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外贸类企业三个重点行业和15户市级重点风险企业、10户县级重点风险企业明确不同的管理重点和要求,按月对管理、巡查、评估、检查等情况进行通报。深入涉农企业开展政策调研,进一步规范收购发票的填开、进项税额的计算以及财务税收核算,风险企业管理工作跃居6县(市)前列;强化大企业管理,探索团队化管理模式,对每户重点企业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团队,弥补了单个税收管理员在大企业管理中个人能力、水平、经验的不足。积极推行大企业管理模板,引入多方信息,打牢风险分析的基础;强化执法质量管理,全年总局系统中指标准确率、市局风险系统处理及时率均达100%,执法质量跃居全市首位。

 

联动空间不断拓展构建内联工作机制,借鉴“并行工程”理论,在深化“四位一体”税源联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对现有管理资源进行整合,修订完善分局内部联动管理的实施办法及各项配套制度,全面规范分局内联工作丰富内联管理手段,围绕联动任务落实这一关键,设置分局联动管理岗位,通过合理划分内部联动管理岗位职责,形成较为完整的联动工作组织体系。充分整合现有各办公系统的信息资源,开发“CE精灵”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转的自动化、岗位衔接的无缝化、过程控制的实时化、业务资料的电子化,提高内部联动管理的工作效率;注重信息整合,开发应用“第三方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定期采集工商注册信息、企业用电量、医保销售等外部信息,建立分局与第三方之间良性互动、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将定期获取的第三方信息,结合内部各类管理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分析,为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将日常工作中筛选归纳出的管理问题,与下发“联动管理任务单”、“下户管理服务单”、各类工作计划进行整合,通过“CE精灵”及时下发到各责任人,使各类联动反馈信息得到综合应用。

 

纳税服务持续优化完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需求、运行、评价“三位一体”的纳税服务体系。在了解纳税人的需求上,通过外部网站平台、12366服务热线、重点企业服务性调研、牵头的行业商会,及时掌握纳税人的共性化需求和行业及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机制运行上,探索实施“3T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人的办税需求。在服务评价上,建立纳税人回访、问卷调查和第三方调查等外部评价制度,并对管理员、稽查员全面推行“双述双评”;整合窗口职能,对办税服务的方式进行创新,提出 “一个人就是一个办税服务厅”、打造“纳税人身边的办税窗口”、建设“24小时网上办税服务厅”的办税服务工作思路,投入资金进行设备的配备和升级,加强硬件和网站建设,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办税服务厅和办税窗口的整合,使所有“综合服务窗口”均可统一受理纳税人依申请的除车辆购置税征收以外的各类涉税事项,纳税人可以在全县任意选择一个办税服务厅办税。同时,强化“网上办税服务厅”建设,在南通国税外网海安站上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大厅”,努力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所有涉税业务;注重政策服务,针对固定资产投资抵扣,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纺织品、服装等出口退税率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再生资源政策调整等,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全年共审批免抵退税5.17亿元,免征各项所得税1.92亿元,固定资产进项税金抵扣1.26亿元等。

 

文化建设成效初显用学习文化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邀请县委党校、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授作专题讲座。深入基层、委托第三方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继续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国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1+3”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文化的管理体系,分批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赴江西财经大学进行更新知识培训,按照市局“超越计划”,强化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用教育文化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开设国税文化讲坛,成功举办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国税成立15周年庆祝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在4月底参加市局青年联合会组织的税法知识竞赛和文艺汇演中,获税法知识竞赛一等奖,自创的文艺节目被选调参加省局汇演。在5月份参加的市局首届运动会中,获最佳组织奖;用服务文化增强干部奉献意识,专门成立纳税服务项目组,系统地开展窗口人员服务规范、礼仪规范、服务文化的讲座和培训,规范了窗口人员的行为举止。通过实践形成的《文明礼仪规范》被南通市局在全市推广。积极实施延伸服务,制定保增长、促发展20条服务措施,深入开展“千人进千企,帮扶促发展”活动;用廉政文化筑牢干部思想防线,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员下户和税收管理员、稽查员述职述廉,提高了下户工作效率,规范了执法行为;注重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以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为新的起点,以现有的“廉政文化展厅”、“廉政图书室”、“廉政园地”等为主阵地,帮助干部增强廉政意识、风险意识,保证了队伍的安全。

 

绩效管理稳步推进完善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两个层面、五类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在组织层面上,制定基层分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机关科室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在个人层面上,制定 “管户制、管事制管理员、稽查员、办税服务厅、机关工作人员”四个系列五类人员的绩效管理考评办法,并对办税服务厅窗口人员实施单独考核,使绩效管理既体现层级管理的原则,又实现对组织和个人的全面覆盖;突出目标引导,加大对全局重点工作的目标引导力度,在分值的设定上,加重全局重点工作的指标分值。在绩效管理考评计分标准中,设定绩效管理的改进分值。通过实践,全局所有单位在全局重点和部门重点工作竞赛考核上都实现了多个项目绩效的提升和改进,个人绩效、分局绩效和县局整体绩效实现了同步提高;注重了沟通帮助,在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考评计分办法的确定上,注重了与分局和干部的充分沟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分局领导定期对个人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点评,通过“绩效考核沟通反馈表”、“绩效考核申诉表”等,记录沟通帮助的轨迹,确保通过绩效管理使单位和个人都能得到绩效提升。为了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县局还组织召开绩效管理现场推进会和半年重点工作绩效沟通点评会,并按季进行不同绩效内容的考核和互评,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全员参与。以市局年度绩效目标为指导,结合县委、县政府对国税工作的要求,对46项工作重点进行细化分解。各分局结合每个干部的岗位职责,逐一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制定绩效管理的“项目、分值、目标及牵头负责人分解落实时间表”,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股、到人。在半年考核绩效管理认同度问卷调查中,全局对绩效管理平均认同度达97.6%3个分局的认同度达到100%

(韩良义)

地方税收

 

组织收入实现双超2009县地税部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紧扣经济发展形势和税收政策调整,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强化征管,实现 “收入总量超20亿、税收收入超10亿”的双超目标,共组织各项收入20.51亿元,其中:入库税收收入1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7%。一般预算收入入库7.54亿元,增长25.54 %。入库各项基金、费1.23亿元,入库社保费9.03亿元。

 

运营效能显著增强紧扣“三个一流”和创优目标,谋划全年各项工作,加强任务推进的序时监控和督导。加强“十强型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组织运营机制。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跟班蹲点,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包括需求导向型决策机制、工作触发响应机制、信息传递反馈机制在内的组织运营机制,有效执行力明显提高。构建海安地税文化体系,提升发展“软实力”。加强“五小建设”,优化基层办公、生活环境;全面打造执行文化;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开展“写、赞、学身边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唱地税之歌,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歌会”等,展现地税风采。

 

干部能力心力有效融合开展“春训、秋赛、月练、季考”活动,组织全员脱产培训;加强“三师”、高学历等专业人才培养;抓好干部职称教育,推进岗位技能达标工程,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制度,建立需求决策和沟通交流机制,组织开展局长在线交流,召开新进人员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四关心、五必访”、困难救助、干部职工体检、公休假及集体福利等关爱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研究建立八项激励机制;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用组织的关爱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信息管税全面推进组织3.0上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数据采集、审核工作,狠抓系统应用培训,注重实际应用,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省级大集中系统的平稳运行。努力探索数据应用新途径。完善数据管税职能,强化数据分析、推送应用,加强对数据推送处理的考核,注重分析转化成果;推广数据模型应用,引导落实数据管税责任,信息管税功能得到充分展示。

 

增收促管亮点纷呈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将综合治税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海安县综合治税工作经验在全市综合治税大会上进行交流。建立社会综合治税数据传输机制和涉税信息增值利用反馈机制。跟踪协调江海高速、新长铁路、通北变电站等重点项目,加强建筑项目管理,建筑营业税大幅增长。加强重点行业征收管理。制定建筑业新的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建筑业税收管理;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调研和管理,货物运输业税收稳步提升。加强重点税种征收管理。组织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入库企业所得税1.74亿元,同比增长22.55%加强个人所得税属地管理,规范全员全额明细申报流程和税款扣缴申报行为,加强利、股、红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管理,无税申报管理达到省局要求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应税项目比上年更为丰富;推广应用《房、土两税“三色预警”管理系统》,房、土税源登记率和登记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做好个体税收典型调查和定额调整工作,加大税收宣传及违章查处力度,个体税收征管成效显著。

 

纳税服务更加优化整合资源,推进办税厅规范建设。出台《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从功能布局、窗口设置、设施配置、公示内容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推行“局长接待日”制度,编印各种税收宣传手册提供给纳税人。加强税收宣传,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制定全年税收宣传计划,利用网络、媒体,开展集约化的税收宣传。组织开展以“绿色、环保”为特色的税收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注重培训效果,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制定《办税员管理办法》,促进纳税人规范建账建制;组织开展新企业办税员初始培训、后续教育培训、2008年度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汇缴培训,外网申报和CA认证培训。打造服务品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全面推行4S式风险提醒服务,推行房土两税三色预警,开展集体约谈和查前预警,发放《税务风险提醒服务通知书》,有效化解纳税人涉税风险;推行同城通办,为纳税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依法治税纵深推进坚持将依法治税工作放在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考量,将依法行政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依法治税工作机制;组织参加省行政复议诉讼资格考试;注重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强化干部规范执法意识。优化执法机制。细化岗责体系,签订岗位执法责任状;对重大行政决策以及减免税、重大案件审理等严格执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加强“两权”制约和监督;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会签会办和备查备案制度。加强执法监察。要求干部严格按规定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对违规人员进行执法责任追究;以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为重点,强化税收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和分级分类稽查,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勤廉双述双评”工作,测评满意率在99%以上;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依法治税示范岗创建活动。

 

惩防体系基本构建以“三分负责制”为抓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分级、分块、分项负责制,落实班子成员、分局、部门负责人及行政、税收事项中人员的廉政责任。以两权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四不为”惩防机制。组织开展“加强道德修养坚持廉洁从税”主题教育、“三观四德”大讨论和道德建设大家谈活动,举办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讲座,强化教育引导,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修订完善招投标、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实施“一案双查”,规范权力运行,建立“不能为”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和制约,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严肃财经纪律,建立“不易为”的防范机制;对节日廉政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开展节后述廉,坚持刚性管理,建立“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全局共有11人次主动上缴礼金、购物卡,折合人民币计39400元。以效能提升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活动,查找作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保证“三服务”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实行网上回帖员制度,跟踪反馈处理结果;扎实开展“效能建设提高年”主题教育活动。三分局被评为群众满意 “十佳” 基层站所,一、二、四分局被评为群众满意先进基层站所,稽查局被评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科室,县局被评为服务经济先进单位。

 

地税形象明显提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为各类企业减免税收4982.22万元;落实“千人进千企”各项举措,健全重点项目挂钩责任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困难;以商会为平台做好集群经济培育工作,县局扶持的锻压机械行业商会被评为南通市优秀行业商会;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县政府的达标任务。开展奔小康帮促结对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为奔小康帮促联系挂钩村落实扶贫资金20万元,资助5万元加强基础建设;邀请专家到村讲解农村卫生、疾病防治和农村医保知识;认真做好老党员、军烈属和下岗职工、计划生育特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慰问帮扶3万余元。三是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深化创建内涵。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和目标分解表,组织开展“五好分局”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创建的浓烈氛围。一分局和五分局团支部分别喜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4月,海安县地税一分局喜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一分局是全县地税纳税服务的主窗口、组织收入的主力军,分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围绕队伍建设、精细管理、优化服务三条主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5月,海安县局第五税务分局团支部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分局团支部积极开展“情系纳税人、情满外来工、情牵新农村、情暖众人心”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工作标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展示了一流行业形象。 一分局征收股被评为江苏省“巾帼文明岗”,三分局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稽查局被表彰为省地税系统文明单位,县局被表彰为江苏省希望工程实施15周年先进集体、省地税系统依法治税示范单位、省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集体,全系统继续被评为20072008年度海安县文明行业。

(周俊)

 

  

 

概况  县审计局全体审计人员紧紧围绕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项目任务和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实际困难,积极探索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路子,着力实现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创新和转变,有力促进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海安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12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756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1.16亿元,收缴财政1025万元,减少财政拨款1748万元。向纪委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6件,2人受到党纪政纪和刑事处理。报送审计信息262篇,录用160篇,其中国家级36篇、省级50篇、市局74篇。2009年,县审计局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审计厅表彰为“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被江苏省审计厅表彰为“审计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县政府表彰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南通市审计系统审计综合工作考评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海安县20072008年度文明行业”、“2008年度审计工作先进单位”、“最佳服务型机关”、“法治海安建设先进集体”、“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大交通建设先进单位”、“服务项目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先进集体”。此外,还被相关部门评为“县级机关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示范党支部”、“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十送惠农、共建和谐’先进单位”、“‘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部门包村、党员联户’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安县20082009年县级机关县直属单位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服务行动先进集体”、“200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等。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进一步确立“大财政”的审计理念,围绕如何规范预算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强化对财政预算执行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审计中,紧扣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环节,扩大审计和审查的覆盖面,在开展同级审的同时还对县直133个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采取“全面审计、重点抽查”的办法,在全面审计摸底的基础上,根据预算调整率、预算执行率、专项经费预算调整及执行率等有关指标,有选择性地对资金量大的20个部门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同时对14个镇的镇级财政决算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针对一些涉及宏观政策和微观管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招商引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重视政府负债、防范财政风险等审计建议,得到县人大、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影响。同级审报告在人大常委会受到高度肯定,票决满意率达90%以上。

县审计局十分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将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采取审计回访跟踪督查和联动人大、财政、监察检查促审计问题的整改。对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县长、分管县长高度重视,支持审计部门加大审计问题的整改力度,并亲自带队,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到东区西园听取审计整改情况的汇报。全县第一次启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规模较大的全县审计工作会议,县长亲自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效果反响强烈。审计回访结果表明,审计所列问题的整改工作成效明显,审计决定全部整改到位,审计意见得到各单位和部门的充分响应和采纳,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审计建议,先后出台18个文件。县政府就经济发展过程中镇级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四个必须”“五个不准”的要求,即必须开源节流,必须厉行节约,必须阳光拆迁,必须控制编制;不准留下债务硬缺口、不准借钱给企业或为企业担保、不准欠缴土地出让金、不准擅自降低土地价格、不准搞恶性竞争。县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通知》,从“严格规范政府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及招商引资成本、严格加强负债管理、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规范津补贴发放行为、严禁通过下级单位转移支出、集中开展土地出让金欠缴清收工作”七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镇级财政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健康运行。同级审整改报告得到人大常委的充分肯定,人大常委会票决满意率达93%以上。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拓展经济责任审计新内容,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将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情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实现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和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以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廉政自律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完善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前告知会、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会,与组织部、人事编办联合组织推进领导干部“三责联审”,达到三个部门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和预期的审计效果,有力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用人、用编、用钱全方位的制约;实行镇级党政“一把手”捆绑式同步审计,经济责任与镇级财政收支同步审计的模式,为科学客观公正地界定书记和镇长的责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新体系,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经济执行、经济决策以及廉洁守纪责任作为审计评价的内容,组织制定出台《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和《镇党委书记、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作为各科室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方案,同时规范了部门领导干部、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文书格式,为更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提供了一套规范蓝本。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依据《海安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扩大,凡是县镇两级政府财政投资的工程项目均被纳入审计范围,涉及到交通、城建、办公楼建设和装修、农民安置房、拆迁以及扩大内需等工程项目,实现了工程审计全覆盖。重大工程项目做到事前介入,事中及时跟进,对东大街区域等12处拆迁工程、县行政中心工程以及221省道资金等重点资金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另外,还服务于扩大内需和新增项目的审计监督检查,重点保证按照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要求,推进项目建设速度,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面对工程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开外聘工程审计人员,与县局工程审计人员组成联合审计组,充实审计力量满足工程审计需要。在审计中,严格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凡外聘人员审核的内容都实施严格的审计三级复核,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对外聘工程人员还实行审前廉政教育,缴纳2000元的廉洁审计保证金,同时规定外聘人员在审计中要执行“三不准”的工作纪律,即外聘人员不准私自到施工现场,不准私自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交换意见,不准单独出具任何审计方面的书面报告,有效防范了工程审计中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64个,送审金额3.64亿元,审定额3.46亿元,审计净核减1748万元。同时,重点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招投标问题、高估冒算问题、建设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向县政府出具审计结果报告,提出审计建议,得到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将工程审计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做了报告,县长明确要求,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要求分管县长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按照审计建议加强整改,规范工程项目领域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始终贯彻“民本审计”的理念,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国家第七期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国投、省投土地治理项目等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从2009年审计情况看,县财政及时拨付并安排五项工程的专项补助及配套资金,各项工程均发挥较好的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民的健康状况,对海安新农村建设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发现县财政部门“以奖代补”经费拨付不及时,少数镇未开设建设资金专户,个别镇还存在截留、挪用专项资金以及利用“一卡通”和死亡人员名单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五保户经费等问题,有针对地提出了审计建议,并联动其主管部门除查错纠弊到位外,还掀起全县对五保户经费落实到位情况的清查,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促进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效益审计  将效益审计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并将组织效益审计项目的实施结果列入2009年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力地推动效益审计项目的实施。审计中,尝试专项效益审计和混合效益审计两种模式,完成县本级2008年度政府采购效益情况审计、胡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效益审计和白甸镇官垛村龙虾设施养殖项目效益审计3个专项效益审计项目,完成农村综合开发(第七期)效益审计、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效益审计、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资金效益审计以及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混合效益审计效益项目13个。其中尝试实施的县本级2008年度政府采购效益情况审计项目取得明显成果,查出的问题引起县财政局的高度重视,提出的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等五条建议得到县财政局的采纳,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保投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乡镇内部审计  继续加强对乡镇审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制定《乡镇审计项目计划指导意见》,引导镇级审计工作着力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组织开展敬老院、经济薄弱村“一条鞭”审计,实施效果明显,受到各镇党委政府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了贡献。强化了对各镇审计助理的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参加了冬夏训审计业务培训,还把新进的乡镇审计助理送到有关单位进行定向财务知识业务培训,同时还运用以审代训,以会代培的办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取得明显成效,为搞好乡镇审计工作夯实了业务基础。制定对乡镇审计助理的百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交乡镇与工作津贴挂钩,增强审计助理的工作责任心,推动乡镇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年共完成122个审计项目,查出违纪违规金额4500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60万元,应收缴财政436万元,向纪委监察机关移送违纪违法案件线索17件,纪委立案16件,处理12件,有效地服务了海安新农村建设。

 

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要求,确保“审计信息化推进年”活动取得实效,县审计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充实计算机审计技术攻关小组,明确攻关小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三是加大审计信息化投入,先后投入计算机设备、联网审计设备约50万元。四是制定符合局情的《2009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2009年审计信息化推进年实施办法》。五是加大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下达各科室AO应用实例和专家经验各4篇的编写任务,以及信息系统审计任务,把完成下达的信息化工作任务列入岗位责任制百分考核,加大推进信息化工作力度。六是强化审计信息化培训,利用冬训、周末时间组织AO认证考试和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编写培训,计算机骨干从编写的格式、要求、语句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讲解和演示,提高了全体人员的感性认识和动手编写能力。一系列措施使得AO等审计软件在审计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局学习计算机、运用计算机、探索计算机审计新方法的氛围越来越浓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工作成果,2009年,县审计局财政联网审计已经开通,一线审计人员全部通过AO认证资格考试,完成AO应用实例和专家经验各20篇、信息系统审计案例2篇、信息系统审计论文1篇。截至2009年底,县审计局先后7人获得国家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证书,上报的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已有4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4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应用奖,2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鼓励奖,6篇入选省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5篇入选省计算机审计应用奖2009在市审计局组织的评选中,有5AO应用实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篇审计专家经验分别获得一、三等奖。

 

审计政务公开  为提高行政效能,县审计局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打造“阳光审计”服务品牌,推动审计工作的公正、公开、透明。积极巩固网上宣传阵地,及时更新审计动态信息,加强审计行政权力网上运行行为管理,认真做好网上回帖工作;稳妥推行审计结果公开,通过《海安新闻》公布《2008年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结果报告》,在被审计单位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报告等途径公开审计结果;正常进行政务公开,在公开栏内公开全年审计项目计划、每月工作安排、干部推荐及先进典型推荐结果、办公室搬迁资产处置结果、干部述廉报告、出勤考核、信息完成等审务情况;积极搭建审计宣传平台,借助于“法治热线”这一空中桥梁,向社会宣传审计知识,接受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的解答和提问;适时组织召开座谈会,先后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科学发展观学习座谈会、服务企业工作座谈会、服务小康村建设工作座谈会等,通报审计工作情况,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长效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四牌一栏一箱”,即办公指示牌、人员去向牌、工作牌、职责牌、政务公示栏和意见箱。

 

县政府中心工作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明确两名局领导挂帅,抽调骨干,聘请有关中介机构人员,与县公安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星震宇集团和绿山公司两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核实,为县委、县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有力地维护了企业的稳定。二是先后挂钩服务南通米兰特电子有限公司、恒源丝绸公司等多家企业基础建设和做好南通鑫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千人进千企”服务活动,局负责人定期带队深入企业,了解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等情况,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召开企业座谈会,采取“清单式”服务,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帮助企业解决贷款担保、污水排放、征地协调、纳税归属以及协调安装变压器等问题,同时借助审计优势,对一家企业基建进行跟踪审计。2009年上半年,县审计局被县委评为“最佳服务型机关”,年终服务企业考评获得101分。三是挂钩服务孙庄镇黄柯村小康村建设,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书籍、送健康、送信息、送服务、送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八送助农”活动,先后组织小康知识宣传活动2次、农技知识讲座1场、义诊活动1次,资助人民币10000元、捐送8头波尔山羊、捐赠寒衣34件、各类书籍28本以及办公桌椅近百张,有力地支持了小康村建设。

                            (李进  顾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