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安年鉴 >> 2010年鉴
劳动保障 人事 机构编制
【信息时间:2012/1/12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劳动保障

 

概况  2009年,海安县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双重使命,开拓思路破难题,务实推进谋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诸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力支撑。劳动保障综合工作、社会保险工作分别受到南通市人民政府表彰。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窗口先后被授予“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劳动争议处理、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经办工作分别受到省劳动保障厅表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职业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信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工伤保险经办工作分别受到市劳动保障局表彰。

 

完善政策改善民生  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关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保就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2%以内。社会保险覆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县共有46万人参加各类养老保险,87万人参加各类医疗保险。全县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在省委召开的全委扩大会议上,海安县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做法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新建人力资源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共举办招聘会48场,举办特色招聘会17场,进场单位1015家次,进场求职6万多人次。全年共提供就业岗位3.0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824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34%105%积极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340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6%。城镇范围内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社区达100%设立海安县出国劳务报名中心,每周二定期举办境外劳务洽谈会,规范了对外劳务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潜力,积极探索招聘洽谈会向镇村延伸的新路子,建立曲塘镇、李堡镇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在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新增享受失业保险待遇82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08万人次计827万元。健全再就业援助各项制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6万元,共有5263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908万元。

 

推进技能培训工作  出台《关于统筹城乡就业培训与农民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五个统一”,统一建立培训基金、统一城乡培训对象、统一培训定点机构、统一培训补贴政策、统一培训监管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现场监管,推行县级券与省级券配套使用,共支付各类培训补贴255万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9578人,新增转移1.0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30%258%就业再就业培训6110人、新成长劳动力充分培训2287人、创业培训378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1%114%108%。职业技能鉴定1.2万人、其中取证1.02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9%102%;参加全省统考484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97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7%123%成功举办县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举办5期高级工技术培训班,98人获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举办4期技师培训班,参培学员120人;首次举办高级技师培训班,参培学员23人。

 

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年初海安县出台《关于建立全县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意见》,将服务平台由镇进一步延伸到村。制订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案,以曲塘镇刘圩村、胡集镇胡集村为试点逐步全面推开。630,在曲塘镇刘圩村召开全县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截至9月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建成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四镇所辖社区同步推进,从而率先实现劳动保障村级平台100%全覆盖的目标。20097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在海安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在全市推广村级平台建设的经验。

 

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   出台《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创业扶持对象,强化资金扶持,完善创业服务,以积极的政策措施激励创业。建立县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制订开展创业指导、项目评估、政策扶持等活动计划。设立创业培训室、创业指导室,推行“一对一”创业指导个性化服务。创办了“创业走廊”、“海安企业之窗”,宣传创业典型,推介创业项目,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创业环境。探索创业培训工作新模式,确定了公共服务平台与社会培训机构实施创业培训合作的工作机制,先后开班14期,共有212人参加创业培训。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断  截至年底,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为14.04万人、15.03万人、7.41万人、10.02万人、8.0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为98.62%98.95%95.85%,均达到小康指标目标值。共有11.2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2%。共有1.54万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1.47万人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新型农保,753人按月领取生活补助或养老金。共有60.5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92%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海安县将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首项实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年底全县已有18. 41万人参加新型农保,其中5.85万人享受新型农保养老待遇,另外还有3.25万人享受农村老年居民高龄补贴政策,新老农保参保总人数达23.73万人。同时,海安县被列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海安县新型农保的相关政策与举措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专程派人来海安调研。

 

出台城镇老年居民高龄补贴政策  6月,县政府出台《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从今年71日起,凡海安城镇户籍、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中,如未享受各级政府发放的社会保障待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发放的相关生活待遇,其直系亲属应保已保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本人已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对象,均可享受每人每月30元的养老补贴。此项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海安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上全覆盖,目前全县已有近千名城镇老年居民开始享受。新华社、人民网、新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加128元,调增幅度连续五年居全市之首,调增后人均养老金达1084/月。调整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养老金水平由人均不低于145/月,增加到人均179/月,调增幅度居全市之首。调整了职工医保部分药品、诊疗项目及体置材料的报销比例和标准,参保患者个人自付率较去年下降了6%。提高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并将居民医保门诊纳入统筹。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20元,并调整了报销补偿政策,政策调整后医药费补偿由2007年的16%提高到今年的35.5%

 

加强医疗保险监管  重新修订完善并签订医保、新农医定点机构服务协议,协议签订率和实地检查率均达100%。开展医保定点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分级管理。坚持平时检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网上监控与实地稽查相结合、举报核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成立医疗分析专家组,是今年海安县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创新举措。医疗分析专家组通过对参保人员在定点医院治疗的合规性进行分析、判断和认定,便于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定点医院的违规行为,把医保基金不合理支付降到最低。自今年7月起,海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率先启动单病种结算方式,将10种常见多发性外科病采用单病种定额结算,设定最高限价,超过部分由医疗单位负担,从而有效遏制了不合理医药费的上涨,有效减轻了参保农民的负担。

 

退休职工艺术团喜获全国金奖  10月,在“夕阳秀”全国中老年艺术展示大赛中,海安县退休职工艺术团参演的舞蹈《悠悠下河》和《银潮·芦花》双获最高奖项——牡丹金奖,同时凭借出色的表演以高票获得本届大赛的“最佳舞台风采奖”第一名。此次大赛是由中国民族舞蹈研究会、中国合唱艺术研究会、国际模特艺术发展协会联合主办,共有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48支代表队参加。

 

强化劳动用工管理  组织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的集体合同推进,全县744家企业与职工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涉及职工11.3万人,区域性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集体协商36家,覆盖企业1002家,涉及职工1.87万人,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协议审查率达100%。全县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3%、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2%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服务对象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指导服务。组织67家企业开展市级和谐企业创建申报,33家企业通过了市级考核验收。组织全县25人以上企业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参与率达99.2%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认真组织开展“依法用工服务促进年”活动,先后组织开展职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劳务派遣企业(单位)专项检查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共责令补签劳动合同4230份,办理社会保险登记103户,新增参保2635人,补发所拖欠的职工工资346万元,退还押金、保证金13万元,查处取缔非法职业中介34家,切实维护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秩序。积极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共有5家企业评为“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31家企业评为“劳动保障诚信合格企业”。

 

全面推进两网化建设  充分利用镇、村两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加载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全县共建立一级网格22个、二级网格232个,划定网格区域编码,绘制网格示意图。一级网格共配备38名兼职监察员,二级网格配备272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全县一级网格的网络全部贯通,部分二级网格也已实现联网。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和数据录用全部通过网络运行,信息数据库已基本建立,所有监察业务全部实行网上运行。8月份省厅督查组对海安两网化工作进行督查验收,给予高度评价。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605件,涉及劳动者996人,处理集体争议案件13件,涉及劳动者323人。从案件处理方式看,裁决结案88件,占13.5%;调解结案或经调解当事人撤诉结案346件,占85.5%;其他方式结案6件,占1%。与65家企业建立定点联系点制度,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避免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推行劳动仲裁建议书制度,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行为,达到处理一起争议、规范一家企业的目的。

 

建立劳资纠纷调解三级网络  3月,海安县探索和创新劳资纠纷调解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县、镇、村(企业)劳资纠纷三级调解网络,以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为平台,挖掘整合地方资源,将调解重心前移,充分发挥调解的职能作用,将劳资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年,三级调解组织成功调处劳资纠纷案件187件,共涉及劳动者442人,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67万元。                                       (谢志军)

人事

 

【概况】  县人事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和谐人事”、“阳光人事”、“服务人事”,以“人才工作推进年”为抓手,强势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以服务人才为根本,建立健全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深入推进人才人事工作改革;以提升效能为目标,着力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高点定位,务实创新,圆满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招才引智】 进一步健全招才引智平台。巩固发展现有的西安、东北、南京、徐州等人才引进基地,在山东、四川、安徽、广东等人才集中地区创建新的人才引进合作基地,组织企业到当地人才市场、高校招才引智。与招商局、科技局、四个工业片区联手出击,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分别在上海、杭州、深圳、西安、苏州等地联合举办相关活动,大大提高招才引智工作整体效益。

紧紧抓住海安县与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对接转移的机遇,加大在上海市各区中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建设、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招才的力度,为“杨浦(海安)工业园”建设提供务实、高效、创新的服务。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爱特公司签订引进国外人才智力项目合作协议,就引进国外专家、海外留学人才、启动海安留学生创业园以及定期举办人才和项目对接活动等方面确定合作方案。着力构建“沪—海”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与世博集团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引进先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搭建人才、智力流动绿色通道,打造区域之间人才服务的公共平台,已在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人事事务代理、猎头服务等领域确定合作内容和框架。

围绕纺织、机械、化纤、电子、电梯、新材料、新能源、软件等产业,加大行业招才力度,举办纺织专家海安行、新能源产业专家海安行等一系列活动,与工商联联手,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企业出外进行产业招才,招才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

 

【毕业生就业】 成功举办“2009海安县‘送岗位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60多家企业赴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南通大学、南通市人才市场等高校和市场招聘人才,成功举办6期高校专场招聘活动,引进毕业生2078人,其中硕士21人,本科1646人。118日,县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签订人才引进与智力合作协议,成为南通四区五县中惟一清华大学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

针对经济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人事局打破传统就业模式,将大学生就业关口前移,在联发集团、华艺集团、江苏威尔曼集团等重点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形成 “高校+政府服务机构+企业”的良性互动局面。20余家企业提供400多个实习岗位,200多名大学生与参会企业进行实习洽谈, 50多名大学生成功对接。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迎新春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保民生、促就业’夏季大型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两次活动有50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为求职者提供1200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进场求职人数超过2.5万人次,其中近8000人达成就业意向。每月定期举办两次小型人才市场,不定期举办营销、机电、企业管理等专场招聘会。举办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专题咨询会,对12名特困家庭毕业生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进行详细了解,为他们提供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做好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和推荐就业。加强人事代理工作,全年接收毕业生档案3968份,新增人事代理2500余份,办理人才流动1003人次,办理代理人员工资调整4200多人次。

 

【人才培养】  举办企业家和优秀人才代表新年联谊活动,邀请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与企业家和优秀人才代表共叙2008年辉煌业绩,共商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之策,加强协会会员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有效增强协会凝聚力。

继续举办南京大学经理人发展课程班,先后在海安举办《领导力提升与发展》、《企业管理教练》、《狼型赢销与赢在过程》、《人力资本管理》、《MTP企业中层管理发展培训》等9期专题讲座,参培人数1100多人次。在企业赴外培训方面,组织耀华玻璃、中尧特雷卡、联通变压器、华艺集团等企业赴南京参加《企业融资与创业板上市》、《环境产业时代对企业变革与创新带来的新启示》等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联办的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顺利举行结业典礼。

 

【服务企业】 举办企业人事干部座谈会暨职称业务辅导会议和服务重点企业专题会, 60多家重点企业人事干部参加座谈和交流。通过座谈,向企业人事干部介绍2008年人才工作情况和2009年人才工作思路,通报年度外出招聘计划及相关人才工作信息。组织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南通市博士后工作研讨会议,会后按照会议要求做相关布置和准备工作。根据实际,确定10家重点企业作为职称服务重点单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重点进行指导,帮助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加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力度。在职称申报的质量、数量上都有新突破。联合工商联,推进各行业职称申报工作。与县工商联联合发文,借助县行业协会这一平台,共同走进企业,宣传职称政策,共同推进全县企业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建设的重视程度。

 

【目标考核】 扎实做好2008年度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工作。2008年度县镇机关事业单位参加考核16953人。其中优秀2288人,称职(合格)14289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2人,不称职(不合格)6人,不定等次341人。经审核,304人记三等功,1983人获嘉奖。重点对科级领导干部考核等次进行严格把关。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应参加考核550人,实际参加考核550人。汇总各单位考核结果,经审核,初定67名科级领导干部为优秀等次,其中有63名领导干部予以嘉奖,4名领导干部因三年优秀定为三等功,6名科级领导干部改定为称职等次。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及其相关规定做好奖惩工作。代县政府对2名机关工作人员予以免职,对因犯罪而判刑的4名事业人员、1名行政人员予以开除处分。

2009年,全县82个县级机关部门中, 18个被评为优秀单位, 15个单位被评为优良单位, 44个单位被评为一般单位, 4个单位被评为较差单位。在考核的基础上,严格奖惩,将目标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绩效奖金挂钩。在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组织下,人事局召集综合排名后6名、单项排名后4名等20个部门召开夜会,分析考核靠后原因,明确下年发展思路。

 

【公务员招录和培训】 按照2009年招考简章,积极配合上级人事部门,组织公务员招录资格初审、面试、体检和政审工作,严把入口关,确保招录工作规范有序。县镇机关(含参照管理)共招录79名机关工作人员。此次考试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共有2200多人报名,234人参加面试,79人面试合格参加体检、政审,均合格。2010年公务员招录计划已及时上报。组织教育、卫生、新闻中心等四次进人招考工作, 850多人参加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及体检,最终录用134人。

会同县委组织部对全县新录用的123名公务员(含农村交警)进行初任培训和岗前培训。培训班在授课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力求创新,在正常教学基础上安排个人即席演讲、师生互动、廉政建设讲痤、拓展训练等活动。大家普遍反映培训班教得活、学得真、效果好。

 

【工资改革】  7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分管领导和科室人员反复学习领会省政府办公厅84号文件规定和相关精神,与财政和教育部门认真分析实际状况,就可能影响稳定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排查。找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重点,先后梳理出民办保养、知识分子家属农转非退职、离岗创业、在编不在岗、义务教育学校以外人员等共8大类问题,就这些问题研究初步建议意见。与周边县市及时联系沟通,以求得在实施范围对象、水平测算、标准制定等方面出入不致过大;在市定模式框架下,结合实际拟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据此拟定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标准,以及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为履行教师节前绩效工资兑现到位承诺,在等待省三个部门批复的情况下,海安县于98日在全市率先采取按在职每人3000元,退休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到位。接到省三个部门的批复后,率先于1022日召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实施大会。

 

【科技人员工作】 考试中心、职称办、科技人员工作科坚持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和突击性工作相结合,大力拓展职称工作新领域,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全力提升考试工作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加强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服务。全年共审核中转申报高级职称376人、中级职称894人。相关科室先后组织教育系统4954人参加《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培训与考核,组织其他系统1950多人参加《权益保护》课程培训与考核。全县近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宣传周活动。将主管部门周期验证和职称办晋升验证合并进行,对农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单位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统一集中验证的办法,验证继续教育证书近2000本。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实现对专业技术人员动态管理。今年已将08年度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全部入库、更新,目前信息库里共有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人。

 

【军转干部安置与解困工作】 收到市关于企业军转干部调资通知第二天将此次调资所需经费测算及请示上报到县政府,企业军转干部调资工作全部到位。春节前,牵头组织先后慰问全县71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给每名同志送去3001000元慰问金。在此基础上,协调企业军转干部所属部门并委托各部门先后慰问全县500多名企业军转干部,给每名同志送去400元慰问金。“八一”前,再一次慰问全县企业军转干部,并对特困对象给予临时性救助。

组织协调发改委、粮食局、供销总社三部门召开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座谈会,三部门所属5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全年计接待来访军转干部约45120多人次,对每一位来访者均能做到热情接待、耐心答复,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疑虑。

努力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依据现行军转安置政策及相关规定,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共接待来访的2008年度军转干部近200人次,及时向他们宣传海安县近年来安置政策并认真做好登记。全县26名选择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均得到妥善安置,基本做到部队、用人单位及军转干部本人“三个满意”。

 

【新农村人才】 省招录分配海安县的72名大学生村官已奔赴各村。人事局组织专门力量,用最短的时间帮他们将相关工资待遇及保险办理到位;对72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鲜血液。8月,举办由省农业委员会蔡恒副厅长带队的专家主讲的沿海现代农业知识讲座。培训对象为全县涉农部门负责人,各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各村村干部,计300多人,历时2天。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共受理乡镇中级职称102人、乡镇初级职称211人,农民职称认定超千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招商意识。利用周一机关集中学习时机组织学习县招商引资文件、招商引资知识以及县域经济情况,不断提高机关人员招商素养。制定内部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做到任务层层分解,人员分工到位,奖惩机制完善,形成全局一盘棋,人人思招商,大家齐行动的良好氛围。突出招商质量。在保证完成县下达任务基础上,立足招大商、招好商,注重招商质量。结合人事部门职能,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集思广益,及时捕捉招商信息。务实、高效的服务促成江苏老蚕坊蚕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晨光机械有限公司、佳友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投资500万以上项目落户海安。

(吴文中  刘冬梅)

机构编制

 

概况  县编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转变职能为重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服务农村为宗旨,谋划乡镇机构改革;以创新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以开展“效能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完善和公开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法人变更、年度检查、事业单位注销办事程序。全年年检594家,变更登记18家,注销7家,新设8家。举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456位法定代表人参加培训。对县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及实有人员结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全年提交编委会讨论议题85件,通过率90%。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认真调研,及时答复,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答复4件,做到逐一上门答复,代表、委员满意率100%。把调研工作列入全体人员年度百分考核内容,全办人员共完成调研文章51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1篇,2篇调研文章获市一、二等奖。

 

编制管理  将办理《进人控编通知单》作为人员流动、录用的前置条件和出入编依据,有效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水平。全年共受理审核65个行政机关、423个事业单位、1220名人员、12000多条信息,在人员出入编管理上探索出一条“一登记三调整”的新路子,即及时登记出入编人员,调整机构编制管理手册、调整实名制信息库、调整机构编制一览表,做到台帐、手册、信息库、一览表各种资料数据保持一致,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财政部门,确保在编在岗的实有人员与财政供养人员相一致,有效杜绝吃“空饷”行为发生。始终把加强部门配合,建立部门整体联动监督机制作为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纪检、组织、编制、人事、财政、审计、劳保等部门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共同监督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监督检查  为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机制,作了多项督察工作。三责联审。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县组织部牵头组织下,县编办积极参与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工作,严格规范机构编制责任审核行为,印发《海安县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实施细则》。利用审核结果,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清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做法得到省、市委组织、编制部门充分肯定。全年对18位提拔、调动、离任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审核,形成审核报告反馈给被审单位和被审人。联合检查和专项督查。联合财政等部门对教育系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一次长达两周的联合检查。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查出33个单位登记事项与事实不符,责成相关单位变更登记事项,保证事业单位登记事项与事实一致。评估工作与监督机制。建立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机制,通过评估了解掌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为调整机构编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初步制定一整套实施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县环保局、交通局等4个政府工作部门进行评估。召开全县人事干部会议,并在全县人事干部及其它人员中聘请75名机构编制监督员,开通1231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形成覆盖范围广、部门和社会普遍参与的监督网络。

 

编外用工管理  为规范编外用工行为,切实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县编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套编外用工长效管理机制。

与人事、财政、劳保、审计等八个部门反复研究磋商,制定《海安县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试行办法》,以“两办”文件的形式下发。研究制定《海安县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细则》,对购买岗位分类,劳务派遣单位的条件,劳务人员的确定、报酬、考核以及派遣协议、劳动合同的管理作具体明确。编委会同意8个单位使用政府购买服务限额40名,已有2个单位购买服务到位。

精心组织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县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就编外用工问题向县编委递交承诺书。注意及时做好负责人变动后承诺书交接工作,做到镇、部门负责人对县编委负责,镇、部门负责人一任对一任负责。将承诺制扩大到全县中小学校,全县中小学校长就编外用工和“吃空饷”向县编办递交承诺书,在基层产生较大震动。

建立编外用工督查机制,对编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外人员实名制信息库,将与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劳保、审计等部门一起每年对各单位编外用工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将编外用工情况列入科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对使用编外人员不规范现象,责令被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限期纠正到位。

 

事业雇员管理  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海安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雇员制试行办法》,冻结事业空编,明确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学历、年龄、专业等结构要求。编办专门对雇员制实施以来全县已经录用雇员制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建成259名事业雇员的实名制信息库。及时提醒用工单位与事业雇员补签或续签劳动合同,真正做到雇员制人员管理编制化、合同化,一人一合同。

 

两级中三到位  “两集中,三到位”是2009年县委、县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县编办认真履行职责,对县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审批职能进行归并,调整内设机构,设立行政服务科。对县相关部门行政许可、审批职能进行归并,调整内设机构,设立行政服务科。共涉及18个部门,78个内设科室,900多个行政审批、许可及其他服务事项,范围广、内容多、情况复杂,编办认真梳理各类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与相关部门进行 “两上两下”沟通衔接,主动与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联系,及时根据内设机构调整,重新核定各部门 “三定”方案,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此项工作。

                                         (徐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