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安年鉴 >> 2011年鉴
财政税收审计
【信息时间:2011/12/26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财    政

    【概况】 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0.5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4%,同比增长2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5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5%,同比增长31.7%。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51个县市中,总量排名第23位,增幅排名第32位,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2.5%,高于全省占比(81.2%)1.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占比(77%)5.5个百分点,海安连续第五年被省政府授予“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完成财政总支出48.68亿元,占总支出预算的89.8%,同比增长35.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3.69亿元,占年度预算的87.6%,同比增长45.7%。由于增收节支措施得力,全年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服务经济发展推出新举措】 一是支持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投入按3%~6%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当年开票销售额首次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和50亿元且开票销售达到全县规模企业平均增幅的企业分别给予4万元~30万元的奖励;引导全县投入1000万元以上需要新征建设用地的新开工项目向特色产业园和东区西园集聚;对新创建的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和专利的申请、转化应用与产业化进行财政扶持;制定支持企业主辅分离的激励政策,在企业主辅分离后,坚持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以企业主产行业同等规模平均税负为标准,超过部分由财政按体制在三年内予以奖励;对企业分离销售公司符合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投资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项目,按县财政支持重点企业中长期发展绩效挂钩考核办法给予奖励;县财政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旅游交通投资,提升旅游产业在县产业结构中的份额。二是争取和落实国家、省和县各项奖励扶持政策。2010年,共向上争取到位二、三产各类奖励扶持资金2.06亿元,已全部按政策规定拨付到位。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工作。全年发放各类补贴155863笔,共计5305万元。积极实施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开展业务培训,建立退税统计台账,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共办理23家企业61笔退税业务,退税金额3323万元。按政策及时兑现县财政各类奖励扶持资金4421万元。其中兑现竣工及达产达效项目贴息资金764万元,兑现“三比二争”、“双比双争”、星级企业家金牌奖励、质量管理奖励、亿元企业绿色通道经费、板块培育考核奖励503万元,支付上市奖励及补助503万元,兑现揭牌政策奖励354万元,拨付软件园发展扶持资金530万元,兑现“三外”、民营经济以及金融等服务业各项奖励1005万元。三是扎实做好板块培育和招商工作。围绕环保装备制造板块“12320”的培育目标,建立起局负责人牵头、科室具体挂钩服务的培育机制和板块培育进展情况按月通报制度,推动成立海安县环保装备制造业商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局科室四项创新突破性工作之一来进行考核与激励。组织开展板块招商活动,组织商会会员企业参加展会和产学研活动。会同海安工业园区举办海安县节能环保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促成江苏天楹赛特环保能源集团与美国汉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合作项目以及与比利时沃特鲁公司合作的垃圾焚烧炉炉排炉技术引进项目成功签约。经县招商部门确认,县财政局全年招引项目5个,招引市外民资1.21亿元,提前并超额完成县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全县财政收入实现新跨越】 2010年,全县财政系统在组织收入上创新方法、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市、县加压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源基础管理工作。对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政策管理平台数据进行维护,提升对经济数据运行的监测和服务水平;组织开展财源建设及新型工业化政策培训,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和运用政策,加快自身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税费征管工作。着力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和协税护税工作,依托社会化力量,整合税收征管资源,全面实施个体税收社会化征管,努力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收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建立财税收入等经济指标增长与各镇运转经费和个人奖励挂钩制度,激发各镇挖潜增收的动力,促进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积极组织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征收,确保各类财政收入按预算征收到位。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迈上50亿元和20亿元的台阶,入库非税收入3.5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4.6%,同比增长36.8%。

    【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交出新答卷】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2900万元,组织实施通扬运河海安段治理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并通过县级、省级验收;投资814万元,建设圩口闸67座,排涝泵站3座,闸站结合工程10座;投资1236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桥94座;投资2024万元,着力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万亩;投资73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申报支农项目,全年共申报国家土地治理等150多个项目,到账项目资金31921万元。利用“一折通”平台发放各类涉农、惠农补贴2.12亿元。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筹措资金8.19亿元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全面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住宿费,校园安全得到保障,医疗卫生改革有序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扩面和对接工作,实现对全县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切实减轻参保农民负担。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筹措资金0.97亿元发放优抚对象补助、义务兵优待金、五保供养经费、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重度残疾人救助及低保补助等。



    【财政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深化国库收付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实现全县行政权力网上收费实时监控的管理模式,有效实现非税收入源头监控的目标;将单位支出资金与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把资金支付关,监督单位支出预算执行到位;与投融资公司全面实施联网,切实加强投融资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了资金实时动态监控。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建立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系统,政府集中采购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竞价、网上询价、网上标书下载及网上同步监督,完善政府采购三级监督机制。2010年,全县各个采购单位报送的采购预算为22563万元,经过县政府采购中心的“比质比价”,节约采购资金4854万元,节约率为21.5%。创新培训方式,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的培训内容尽量符合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需求,采取学员自学、集中培训和远程视频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年共举办12期培训班,培训人数6557人。探索融资渠道,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在资金需求压力大、融资政策收紧的环境下,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创新融资方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2010年,通过国投、城投以及交投的融资平台共新增融资贷款26.5亿元,保证了政府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实现财政管理“一体化”。将网上办公、预算编制、资金运行、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等功能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并实行财政与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全部联网。对财税收入进度随时了解、分析,对预算单位的编制、人员、社保、资产等信息随时掌握。形成县镇部门预算单位从预算编制、收入征缴、指标分配到资金拨付、会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链。

    【财政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加强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的约束力,原则上支出预算数额、项目之间不得调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完善增收节支措施,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政策性增支减收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确保年度收支平衡。完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加强内部账户管理,建立财政资金存量规模统计报告制度、财政资金账户年审制度和财政资金账户督查制度,非税收入、各类专项资金账目日清月结,预算收支定期进行内部对账和外部对账;开展全县各镇财政所会计档案集中整理工作,进一步提升镇财政所档案管理水平。科学、严谨管理财政资金。千方百计合理调度资金,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对海安的资金调度政策,得到省厅对海安的调度资金的照顾和倾斜,保证了拉动内需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兑现到位;实施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按照公开、公正、透明且具可操作性的财政存款分配评价激励的原则,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债权债务管理,实施财政有偿借出和往来资金清理工作。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规定,严把土地出让金收支关口,坚决杜绝随意减免、拖欠土地出让金的行为,提足国有土地收益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严格审核出让金支出用途,防止套取和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行为的发生。加强上级专款和涉及民生的资金管理,分别完成对以前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检查、政法部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考评、民政三项资金检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经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发放程序,加强了资金的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拍卖拍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阳光操作的方式处置资产。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从2010年8月起,海安正式启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配置预算、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处置监督和资产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财政队伍建设展现新形象】 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3月中下旬,开展了第六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定员定岗工作,28人取得局机关中层正职和镇财政所所长任职资格,42人取得局机关中层副职和镇财政所副所长的任职资格,全系统科室、所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交流面达24%。所有在职中层干部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74%;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两期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财政业务知识、思维方式、工作技巧和人的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财政干部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思维,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财的能力。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通过实施“阳光预算、阳光收付、阳光采购、阳光监督、阳光审批、阳光服务”等一系列阳光工程,打造“阳光财政”服务品牌。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失职追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一次性投诉查实停职待岗等十项制度;认真答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做好网上回帖工作;组织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组织开展财政干部定期下访活动。年底,县财政系统已全面建成县文明行业。加强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百分考核内容与财政工作一同布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局主要负责人与各科室、各镇财政所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和责任;印发《海安县财政系统关于加强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的通知》,重申廉政纪律,公布举报电话,开展廉政督查。通过开展“5·10”思廉日活动、召开专题党课、组织全体财政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召开学习廉政准则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算好廉政三笔账”、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效能建设深化年”主题教育活动等系列活动,在全局形成“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清风正气,进一步夯实了县财政局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税收

    【概况】 2010年,县国税局紧紧围绕南通市局“141”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扩总量、调结构、增效益”工作主题,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机关实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和深化纳税服务,深入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基层监督委员会组织建设和“五好”和谐基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整体建设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组织入库税收收入18.82亿元,较同期15.23亿元增长23.61%,税收收入完成市局考核计划16.94亿元的111.12%,超年度任务11.12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入库增值税(含调库)13.89亿元,较同期12.41亿元增长11.93%;累计直接征收增值税11.97亿元,较同期10.13亿元增长18.17%;累计调库1.92亿元,较同期2.28亿元下降15.79%;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4.05亿元,较同期2.04亿元增长98.2%。消费税入库910.16万元,较同期下降17.94%,税收收入一举完成年初确定的“三个确保”目标。县国税局被评为海安县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8个基层单位党支部全部被所在地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4个分局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一分局被南通市总工会命名为工作先锋号,新组建的城区办税服务厅获南通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全年海安县政府组织两次海选测评,县国税局在全县27个条管部门中均列第三位。9月7日,县国税局代表南通市国税局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委对南通国税系统省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的检查验收。

    【重点工作创新创优】 在南通市局组织的2010年全市目标管理竞赛考核中,全局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积分排名分别位居全市第二,部门重点工作积分位居全市第一,综合积分位居全市第二,整体建设继续稳居全市先进行列。以《紧扣指标锁疑点,评查互动解预警》为题的纳税评估案例被省局评为十佳优秀评估案例,以《红色预警显风险,多税联评除疑窦》为题的评估案例被市局评为十佳风险案例。海安县纪委确定县国税局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市国税局确定县国税局为基层分局税收执法权内控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市、县纪委将县国税局确定为基层监督组织试点单位。省国税局确定县国税局为“五好”和谐基层建设县级试点单位,创建经验8月1日在省教育电视台《江苏国税报道》中专题播出,11月11日,市国税局在海安召开现场会。
 
    【政策落实准确及时】 充分利用税收宣传月、每个月的税收政策宣传咨询解读日、外部网站、办税服务厅、《国税动态》、“16789”短信平台、重点企业服务性调研等渠道,广泛宣传固定资产投资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节能、节水、环保项目税收优惠,软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文化产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日常工作中的纳税辅导制度,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办理出口退税5.51亿元,同比增长53.82%,增值税退税6982.13万元,同比增长11.04%,为海安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税源管理实现变革】 以纳税人为中心,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在保持县局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内设股(厅)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征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机构和人员重新进行调整,第七税务分局加挂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科牌子,组建专门的大企业管理服务小组。第一至第六税务分局,撤并一个税源管理股,设立专业税源管理股,承担辖区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原税源管理股调整为基础税源管理股和专业税源管理股,第一和第四税务分局成立大企业税源管理股,第七税务分局成立大企业管理责任区,将4个集团公司所辖企业与七分局外资有关联的17户企业调整到七分局进行集中管理。改革后的基础管理股主要从事日常税收基础管理和税种的基础管理,专业管理股主要从事行业、税种以及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和集中处理。同时,在县局层面成立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两个团队。风险分析团队由征管科牵头,收入核算科协助,成员单位有法规科、大国科、纳服科、稽查局、信息中心。风险应对团队由大国科牵头、法规科协助,成员包括收核科、征管科、纳服科、信息中心、稽查局和各分局。两个团队主要负责税收风险的规划、分析、排序和应对。11月8日,《中国税务报》三版专题报道了县国税局成立风险团队,专业化管理大企业的做法。

    【税收服务不断深化】 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创办海安首个镇级“纳税人之家”、《海安国税动态》宣传刊物,以及包括国税干部、纳税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在内的“16789”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该平台作为“12366”服务热线的补充,具备信息的分类和收集功能,使需求征集日常化、经常化。组建城区办税服务厅,成立专业纳税服务职能机构──纳税服务科,举办“扩总量、调结构、增效益”系列活动,启动大企业税收客户协调员制度,与江苏爱信诺航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手开发的集申报、认证、发票领购等于一体的纳税人自助办税系统,该系统9月底投入运行以来,近4000户纳税人在系统上进行了操作,税收服务迈上规范化、个性化、自助化轨道。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塑造国税形象,首次专题制作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益税收宣传动漫广告,江苏教育电视台9月19日在《江苏国税报道》中也进行了播放。

    【部门内控卓有成效】 围绕“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工作目标,以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为主线,以权力监督制约为核心,全面梳理权力行使的关键流程节点和风险点,在全系统各个岗位进行自下而上的风险排查和梳理排序,全局排查出96个风险岗位,193个风险点,26项重点内控项目。将防范干部的执法风险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从重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入手,在一分局进行试点,编制基层分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标准及测试模板,将资格认定、基础管理、发票管理、专业管理、政策管理等5个大类19项基层分局税收执法权重点风险事项作为模板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测试的重点,对税收执法权重点风险事项设定风险控制环节、执法风险项目、扣分分值、风险度(系数)、风险等级、权力事项等分值,并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应对措施,使风险的查找有了“尺度”。基层分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项目被市局确定为全市试点项目,县国税局的经验做法,南通市局编发了专题简报,并在半年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11月3日,《中国税务报》四版头条对县国税局内控机制建设的做法进行了长篇报道。同时,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分局监督管理体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基层分局建立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基层分局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设置、工作职责、岗位权限等主要内容,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基层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选举产生办法,在全市率先成立基层分局监督委员会,使部门行政内控和执法内控有了新的平台和载体。11月8日,县纪委在县国税局召开全县基层站所建立监督委员会现场会,现场观摩了一分局监督委员会选举大会,总结推广了县国税局的经验做法。12月1日,南通市两大体系建设推进办公室编发专题简报,在全市转发县国税局《关于基层分局建立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并配发了编者按,充分肯定了县国税局的这一创新举措。


    【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大力开展“能力优化年”建设,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先后组织4批次160人次赴无锡税校、东北财经大学、扬州税校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加大对一线干部岗位分类培训的力度,开展22类岗位人员培训,全局201人次通过达标练习,占参加达标测试人员总数的100%。继续鼓励干部岗位成才,全年91名干部报名参加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20人通过2门以上课程;141人报名参加省局专业等级考试,其中18人通过高级考试,9人通过中级考试,12人通过初级考试;6人获全省五员能手称号。坚持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结合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修订和完善对基层分局、机关科室、分局股厅,以及县局机关工作人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稽查人员、分局综合股人员、专业税收管理员、管户制税收管理员的绩效管理办法,形成覆盖全面、体系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绩效管理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对机关科室、分局股厅和六类人员的绩效管理模板,通过“模板控制法、指标引导法、CE点评法”实施“三步法”控制,提高绩效管理的操作性,促进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协调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方税收

    【概况】 2010年是海安地税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县地税局紧紧抓住征管模式转型的契机,积极应对经济发展转型的挑战,围绕年初提出的“创新八大机制,实现八大融合”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组织收入工作,稳步实施征管人事改革,税源管理基础在改革中全面夯实,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全系统荣获2007~2009年度江苏省文明行业、全省地税系统依法治税示范单位称号,7个基层单位获市级以上荣誉8个,11人次被市级机关和市地税局表彰。





    【收入总量高位增长】 加强税源调查,科学分解任务,加强税源监控,落实组织收入措施。“两税”划转征收有序推进,社保费征收再创新高。2010年全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27.03亿元,入库税收收入(不含两税)13.83亿元,同比增收3.58亿元,增长34%。其中,省级收入7471万元,同比增收935万元,增长14%;县级收入13.08亿元,增收3.48亿元,增长36%;一般预算收入12.26亿元,增收3.12亿元,增长34.1%。征收各项基金、费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收1.13亿元,增长11.06%。其中,征收教育费附加6635万元,同比增收1139万元,增长20.72%;文化事业费148万元,同比增收51万元,增长52.58%;社会保险费9.72亿元,同比增收6884万元,增长7.62%;各项基金收入9955万元,同比增收3268万元,增长48.87%。

    【深入推进征管改革】 设立重点税源分局,对全县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全县65%的地税税源实施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在主城区将原来的一二分局整合成一个管理分局,负责“五镇一场”的税收管理;设立纳税服务局,负责全县纳税服务的实体工作;原来的三、四、五分局,除少数纳税人划归重点税源分局外,管辖范围基本维持不变。县局成立税源管理中心,统筹全县税源管理和信息管税工作,开展税源预测分析,监控税源管理质量。以税收风险管理系统深化应用为依托,建立多个税种、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多个环节协调运作的工作模式。

    【构建信息管税体系】 基本构建了以管税源、管收入、管风险、管服务、管绩效、管质量为内容的“六管型”信息管税体系。建立多部门间的税收征管信息交换、收集、传递、导入、加工、推送机制,有效拓宽了数据来源渠道,为信息管税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建立实现宏观、事项、税种、微观四位一体的分析机制。以税源监控为核心,实现信息管税从单纯的征管质量分析向税源管理转变,研究设置“纳税鉴定分析平台”,建立纳税项目鉴定绩效参考模型并设计外挂软件,设置“风险选案分析平台”,开发应用“双定户征管质量系统”,开发应用“重点税源分级分类管户分析支撑平台”,建立多部门联动分析机制。税源管理中心全年通过分析比对产生异常数据9905条,形成推送任务1558条,处理1408条,实现入库税款1742万元。加强涉税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信息按风险层次进行筛选、排序,提高了检查、评估、稽查选案工作的精确性,放大了稽查、日常检查工作效能。加强数据的推送,消除管理上的盲区,加强对纳税人的预警提示,为纳税人提供了自我纠错的机会,有效化解纳税人的涉税风险。

    【综合治税立体覆盖】 建立长效的社会综合治税数据传输机制,在财政、建设、外经委、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落实专人做信息员,负责建设项目信息的传递。对传递的信息进行登记,并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和管理范围,反馈给基层分局。细化措施,进一步深化建筑业税收管理。完善《海安县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办法》,对2010年全县重点工程(超过2000万元项目)进行分解。协调跟踪省政府在海安投资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江海高速、宁启铁路、海洋铁路,通北变电站等重点工程。江海高速入库1021万元、宁启铁路入库1037万元、海洋铁路入库391万元,通北变电站入库100万元。加强个体税收管理。借助社会资源,实施社会化征管,成立专门的个体管理股,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科技应用,运用定额管理系统,降低定额的随意性;与行业商会配合,在网吧、KTV、餐饮等行业实施民主评税。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服务收入政策减免、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前抵扣等优惠政策,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优化纳税服务举措,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对由地税负责征管的18家高新技术企业办理所得税减免2129.97万元。落实确保再就业税收优惠,关爱弱势群体。2010年337户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个体经营再就业税收减免优惠,6户企业享受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22万元,有力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利益。

    【有效规范税种管理】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全年企业所得税汇缴户计1398户,其中查账征收户1029户,汇缴税款20782万元;核率征收户369户,汇缴税款1144万元;企业所得税汇缴补缴税款共计5366万元。受理税收优惠事项共476户次,办理减免税5068万元。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共受理12万元,自行申报1315人次,完成市局下达目标任务的25.23%,自行补缴税款621.6万元;严格个人所得税汇缴,进行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534户,汇缴率100%,其中查账征收的单位267户,盈利企业135户,累计入库个人所得税525.01万元;提升全员全额明细申报质量,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率达100%,有税申报率为62.26%。强化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管理。组织货运年审工作,重点对财务核算、票表比对、联运抵扣、运输能力备案、警戒线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加强货运业的数据应用平台的预警管理,深化数据应用,加强分析研究,深入货物运输业税收调研,完善货运业综合治税监控机制。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配合房地产行业的专项评估检查,加强典型调查分析和辅导自查数据分析;加强对符合清算条件的房地产企业项目排查,有序开展清算工作。加强房土两税征管。在“房土两税三色预警系统”基础上成功开发“房土两税税源风险智能报告”应用软件,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迅速将该纳税人涉税信息集成,并由此产生数据异常分析报告,提高了房土两税征管质效。

    【发挥稽查工作效能】 加强征、管、查互动。在稽查中,对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跟踪提醒,检查组在结束每户检查时,制作《税务稽查调查终结报告》,提出管理建议,传递给管理部门。确定案源库名单。按照《稽查选案实施办法》原则,参照系统数据分析、行业模型参数,运用多项指标进行综合风险排序,建立稽查案源库。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工作。专项检查工作以房地产行业为主,整个房地产业专项检查工作累计入库税款2841万元,其中“诊疗式”阶段诊疗税款经纳税人认可2498.78万元,已经全部入库。继续推进分级分类稽查。按照省市局“一级稽查,二级联动,指定管辖,交叉检查”的模式要求,对照新设定的纳税人分类标准,重新划分好A、B、C三类纳税人,并建立起B、C类纳税人稽查案源库。加强涉税举报管理。全年受理举报案件16件,转管理分局检查14户,由稽查局立案查处2户,结案2户,查补入库税款及滞纳金66077.47元。严厉打击发票违法活动。查处发票违章6起,假发票11份,开票金额159万元,共追缴税费、罚款10.4万元。

    【全面简化办税流程】 整合办税服务资源,在主城区设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办税服务主大厅,一个办税服务点,负责主城区的办税业务和其他分局的同城通办业务。主大厅设为全职能大厅,办理纳税人上门申请的各项涉税业务,征收点设在重点税源局,办理对应重点税源局的建筑项目开票。另在农村分局设立三个办税服务点,负责对应各农村分局的办税业务。认真落实同城通办工作。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做强做优前台服务。主大厅安排6个窗口办理涉税业务,除行政审批、发票发售各单设1个窗口外,其他4个窗口可办理其他所有涉税业务,基本实现全职能窗口的要求。

    【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以“纳税人之家”为平台,做实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建立纳税人参事机制、民主评税听证评议机制、政策服务机制、管理监督机制,严肃查处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扩大“维权360度”的品牌效应。以提高办税能力为目标,开展纳税咨询和业务辅导。开展新办企业办税人员的初始培训、后续教育,每月编制一期《涉税信息月报》。构建健康和谐税收环境。举行税收宣传月启动暨“飞舞的蓝丝带”纳税服务宣誓仪式,表彰百名蓝丝带优秀办税员和20家蓝丝带企业,发布十二项纳税服务承诺,进行蓝丝带纳税服务宣誓。宣传月期间,组织开展税收维权服务牵手你我他、和谐地税行爱心传递、共织护税网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第六届税企“金秋沙龙”活动,为全县的企业家们作了一堂健康知识讲座,“飞舞的蓝丝带”进一步拉近了税企之间的距离。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 在系统内部组织开展五好分局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创建的浓烈氛围。开展“三爱”主题活动,围绕“构建和谐地税,服务科学发展”,紧扣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在全系统开展“爱国爱乡爱岗位、创先争优当表率”主题系列活动,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增强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践行创先争优。全面打造爱心地税,深化创建内涵。坚持开展慈善一日捐和地税回报社会活动,鼓励基层分局与当地部分村形成共建对子。巩固与云南宁蒗宁海民族中学挂钩联系制度,发挥“海安地税奖教助学基金”促学效能。做好县局重点帮扶的12名老党员、军烈属和身患绝症的下岗职工、计划生育特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特殊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全年发放慰问帮扶资金3万余元。


    【完善风险内控机制】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不愿为、不能为、不易为、不敢为”四不为防范机制,实行分级分块分项“三分负责制”,召开家属助廉座谈会,组织开展《廉政准则》学习月活动、“5·10”思廉日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廉政宣誓签名。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监督组织,推进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组织人员编写《海安县地方税务局内控机制工作手册》,以强化分权制约、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围绕透明度、自由裁量度、可复核度、权力制约度等,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增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际效果。紧贴税收工作实际,按照“全面梳理、四维评分、系数修正、风险排序”四个步骤,查找税收行政权、执法权的各类风险点,根据分值划分档次,初步构建了符合税收实际的执法风险分布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    计

    【概况】 2010年,县审计局完成审计项目133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8.6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12亿元,收缴财政324万元,减少财政拨款5321万元,移送案件线索3件。编写审计方法16篇,AO应用实例17篇。报送审计信息266篇,录用171篇,其中:国家级51篇,省级91篇,市级29篇。县审计局被表彰为全省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审计通联工作先进单位、南通市审计系统2010年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先进集体、南通市审计系统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度招商引资先进部门、2010年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先进集体等。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县审计局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以“两个报告”的内容和需求为出发点,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改进项目组建模式,增强镇级财政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时效性。围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资金的健康安全运行,强化对镇级财政决算和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资金的审计力度。审计中,紧扣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环节,扩大审计和审查的覆盖面,在开展同级审的同时还对县直148个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采取“全面审计、重点抽查”的办法,在全面审计摸底的基础上,根据预算调整率、预算执行率、专项经费预算调整及执行率等有关指标,有选择性地对18家单位进行立项和延伸审计;同时,继续实施对14个镇的镇级财政决算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

    在审计中,重点关注上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贯彻执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工作的通知》中七条规定的情况;重点关注各镇镇级财政决算的真实性;重点关注招商引资的真实性、招商引资的奖励发放情况以及招商成本和公务消费的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各镇负债增减变化情况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比如土地出让金的欠缴、出借资金等问题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状况和群众关心的拆迁工程问题;关注涉及宏观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比如车改、规范公务员津贴的政策执行到位情况等。并针对一些涉及宏观政策和微观管理的问题,提出强化镇级财政预算管理、控制和规范公务接待费支出、切实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等审计建议,得到县人大、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影响。同级审报告受到县人大领导的高度肯定,票决满意率96%以上。

    对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县长、分管县长高度重视,决定将2010年的全县审计工作会议改为财政审计工作会议,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扩大参会人员范围,基本覆盖审计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点评,并对整改工作提出要求。分管副县长亲自召集相关镇负责人,听取他们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对审计查出问题和整改措施进行书面报告。同时,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召开县发改委、农办、审计局、招商局、人民银行、工商局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通报了审计情况,并就海安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招商引资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座谈,在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规范管理方面形成统一意见。通过上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审计决定的整改落实,保障了海安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借助于县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力求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在增加审计覆盖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上作了创新,明确2010年经济责任审计对象16位,其中任中14位,任中审计面达87.5%。出台《领导干部“三责联审”结果公开问责办法》,主要是对“三责联审”中查出属于公开问责范围的事项,召开公开问责专题会议进行问责,由被联审的领导干部现场接受组织和干部、群众代表的质询,以对其任期履行用人责任、经济责任、编制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督促其落实整改。通过公开问责,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告会制度,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议,从而增进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相互理解,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与县委组织部、人事编办继续联手,凡是列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都把“三责联审”的内容积极与相关部门通气、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客观地评价党政领导干部。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县审计局依据《海安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全县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县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的工程项目以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和了解,确定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计划,并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必须报分管领导批准,同时根据办法规定和县长对固定投资审计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固定投资审计的范围,县镇两级财政投资的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城镇建设、办公楼建设和装修、农民安置房、拆迁以及扩大内需等工程项目,均被纳入审计范围,实现工程项目审计的全覆盖。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的超预算、超规模建设情况,招投标管理情况,以及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的高估冒算、偷工减料情况。对审计项目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综合审计建议,向县政府出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结果报告,得到县领导的批示和充分肯定,县政府要求相关建设单位要加强整改,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高财政使用的效益。

    2010年,县审计局将投资审计重点放在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心工程的审计监督与服务上。把221省道、滩涂围垦、拆迁工程农民安置房、水厂回购以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扩大内需和新增项目的审计监督纳入跟踪审计和服务的范围。跟踪中,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项目现场,掌握变更内容,督查隐蔽工程,了解工程动态,提出审计建议,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有效服务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87个,完成送审金额5.57亿元,审定金额5.04亿元,净核减5321万元。

    【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始终将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惠民政策等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作为审计调查项目,组织开展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调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和政府债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为县委、县政府领导作出正确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一是督促国家扩大内需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到位。县审计局对县政府争取的国家、省、市扩大内需项目资金进行审计调查,对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项目建设进度未按项目计划实施进行、项目期间设备投资额不足、少数项目存在重复申报、包装项目与实际投入严重不符等问题,及时向项目申报部门和镇反馈,并作出处理意见,提出审计建议。二是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到位。组织开展对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揭示了少数人员重复参保,多方享受养老待遇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提出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值增值等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三是组织开展政府债务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县本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及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等,摸清了县本级政府的债务情况。在摸清2009年末教育性债务余额53.57亿元的基础上,县审计局对债务形成结构、成因进行分析,指出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适度举债的原则,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对政府存量债务的归口管理,切实防范和控制财政潜在风险等强化债务管理的建议,部分建议得到县政府的采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绩效审计】 2010年是全省“绩效审计普及年”,县审计局把绩效审计工作摆上重点议事日程,并列入全年审计重点工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5个独立性绩效审计项目,并下达给各科室,要求各科室结合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实施结合性绩效审计项目,做到专项资金审计项目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将绩效审计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百分考核,每个业务科室全年必须完成一个独立性的绩效审计任务,同时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中要自选1~2个项目实施绩效审计。通过宣传、培训、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意识。全年县审计局尝试组织完成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资金绩效和人民医院十六层病房楼工程绩效等绩效审计项目。其中:完成结合性绩效审计项目13个,独立性绩效审计项目2个,即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和人民医院十六层病房楼工程绩效审计。人民医院十六层病房楼工程绩效审计重点审查了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管理和运行情况,围绕经济效益从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十六层病房楼床位使用率和床位的周转次数作出评价;从项目的管理情况,决算的准确率、设计的变更率等情况作出评价;从财务指标的实现情况看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收入、药品支出、门诊人次与受治病人的增长率作出评价;围绕社会效益从医疗服务功能、患者的满意度、提供的就业机会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置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工程财务,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建议。

    【乡镇内部审计】 继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尤其是进一步加大镇级审计工作的组织和考核力度。组织制定《乡镇审计项目计划指导意见》,制定对镇审计助理的业务百分考核办法,引导镇级审计工作着力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条鞭”审计项目,审计中主要发现少数镇未设专户核算、支出多渠道、部分保洁员年龄偏大及未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等问题,向县政府出具了审计结果综合报告,得到县领导的批示,要求相关镇根据审计建议加强整改,有力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到位。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培训,组织6人参加内审岗位资格考试培训,全县近300名内审人员参加内审后续教育及培训,同时组织10多名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

    在2010年的县镇机构改革中,县审计局积极争取,专门向县编委报告,经批准在各镇“财经办公室”增挂“镇审计所”牌子,明确中层负责人职数,并增加3个镇审计人员编制。全县镇审计人员编制达26个。此外,县级机关25个部门增设监察审计室,专职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县审计局组织开展2009~2010年优秀内审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并选送5个项目参加市内审协会评选,2个审计项目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还组织了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共收到研讨文章12篇。全年完成126个审计项目,查出违纪违规金额5572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558万元,应收缴财政491万元,向纪委监察机关移送违纪违法案件线索12件,纪委立案12件,处理9件,有效地服务了海安新农村建设。

    【审计信息化建设】 县审计局主动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实现由手工审计手段向信息化审计手段的转变。一是加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利用冬夏训、周末时间组织AO认证考试、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编写培训,由计算机骨干从编写的格式、要求、语句等方面进行精心讲解和演示,提高了全体人员的感性认识和动手编写能力。一系列措施使得AO等审计软件在审计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全局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审计、探索计算机审计新方法的氛围越来越浓烈。全局已培训10人通过国家计算机中级考试。二是充分发挥计算机攻关小组作用。2010年充实了计算机审计技术攻关小组,专门研究计算机审计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完成17篇AO应用实例、16篇计算机审计方法,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并获得市局评比两个一等奖(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各一篇)。近年来,县审计局上报的AO应用实例、审计专家经验和审计方法,已有4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8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应用奖,12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鼓励奖,7篇入选省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2篇入选省计算机审计优秀奖,16篇入选省计算机审计应用奖,4篇入选省计算机审计鼓励奖,12篇审计方法入选省计算机审计方法库,5篇AO应用实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篇审计专家经验分别获得一、三等奖。同时,组织计算机攻关小组成员亲自动手研究开发了VB编程《工程项目审计管理系统》,在南通市审计局组织的南通市审计机关VB编程竞赛中获二等奖。三是加大计算机投入。用于计算机信息化建设资金35.6万元,人均笔记本1台、台式电脑1台、U盘1只、一线审计人员移动硬盘1只。四是实施财政联网审计。财政联网审计在2009年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拓展审前调查的深度,有效增强了审计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扩展审计实施的宽度,真正实现联网单位审计的全覆盖。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最大程度地解放审计人员。前移审计监督关口,提高审计查疑的准确度。五是强势推进办公自动化。从5月开始,强化OA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的培训,尝试OA办公自动化和传统手工办公的衔接,9月,全体审计人员已全面实施无纸化办公,所有公文流转全部网上运行。六是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审计。2010年,县审计局强势推进信息系统审计,完成医保信息系统审计,审计人员做好审前调查,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研究信息系统审计方法,取得较好的审计成果。发现医保信息系统物理控制存在安全性的问题、系统授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医保管理存在的问题等,审计还发现由于系统存在的问题,医保资金已造成损失。审计局向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加强“费用信息录入(特殊)”权限控制,测试验证数据信息必须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医保结报管理等审计建议。通过此次信息系统审计,人社局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管理,做到边整边改,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审计的威力。



    【审计查案】 2010年,县审计局不断强化审计人员查案意识,注意发现审计疑点,把审计移送案件作为审计人员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内容。在对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海安段征地拆迁、服务保障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时,发现某镇村支部书记刘某涉嫌挪用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款53.57万元,及时向该镇纪委移送。刘某受到该镇党内警告处分。在某镇财政决算审计中,延伸审计发现该镇2005~2008年向农民建房户违规收取109963元,及时向县纪委作出审计移送处理,该镇分管负责人缪某、建管站站长雍某、建环站站长吴某等3人被戒勉谈话。县审计局移送的角斜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殷某采取“一房卖二主”合同骗取资金的案件线索,被公安局立案查处,殷某已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县政府中心工作】 一是组织审计人员先后参加小金库、扩大内需的迎查检查活动、工会经费的清查活动、涉农资金的检查活动、农村改厕资金的检查活动、区域供水回购水厂的评估验收活动等中心工作。二是千方百计寻找信息,经过跟踪洽谈和服务,招引浙江老板到海安投资铝材项目,注册市外民资200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县政府交给的招商引资任务。三是继续挂钩服务南通米兰特电子有限公司基建、生产项目,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先后帮助企业解决企业注册、征地协调、企业用工等问题,同时借助审计优势,对该企业基建进行跟踪审计。四是组织协调完成由县苏豪制丝、南通远东微特电机、南通康桥三家企业帮助孙庄镇黄柯村、界河村和城东镇农林村,解决村环境整治用的垃圾桶、箱、池专项经费3.69万元任务。此外,县局继续与经济薄弱村黄柯村结对挂钩,采取资金帮助与智力支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与黄柯村26户困难家庭结为“一助一”帮扶对子,资助人民币2000多元、化肥2000多元,有力地支持了该村小康村建设。五是组织3次捐款(“一日捐”、帮扶孙庄镇黄柯村26户困难户、革命老区促进会和慈善募捐),数额达1.32万元。特别感人的是在慈善募捐动员后不到15分钟捐款8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