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安年鉴 >> 2011年鉴
服务业民营经济
【信息时间:2011/12/26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现代服务业

    【概况】 海安县坚持按照抓工业的理念和力度,以构建与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载体为抓手,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挂钩帮扶、部门联动和强化考核等举措的实施,确保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4.9%;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42.22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6亿元,同比增长18.4%;各镇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35.8%。新增限额以上企业49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家,主辅分离企业21家。2010年服务业考核获南通市一等奖。


    【税收贡献持续提升】 全县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29.12%。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税收收入5650万元,增长543.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税收收入4882万元,增长87.48%;房地产业税收收入4.02亿元,增长66.8%;住宿和餐饮业税收收入2130万元,增长20.8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收入1981万元,增长13.72%(其中软件业税收收入543万元,增长524.14%);批发和零售业税收收入2.03亿元,增长10.56%。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比重的33.9%。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6.54亿元,增长27%,占全县地税总收入的47.3%。服务业税收地方留成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30.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项目业态优化】 10个市级重点项目,属新兴业态项目8个,占80%。服务业投资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属于新兴业态项目41个,占总数的68%。商贸类项目13个,占总数的37%;社区配套服务类项目10个,占总数的17%;宾馆餐饮类项目4个,占总数的7%;市场类项目10个,占总数的17%;物流类项目8个,占总数的13%;科技服务类项目4个,占总数的7%;旅游休闲类项目5个,占总数的8%;生产配套服务类、文化创意类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各2个,分别占总数的3%。全县千万元以上新竣工服务业项目41个,属于新兴业态项目24个,占总数的59%。

    【商贸流通再创佳绩】 商贸流通工作进一步延续“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良好增长势头,文峰、华润苏果、乐天玛特、五星电器、新时代电器等重点商贸企业发挥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全县限额以上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假日消费市场购销两旺,繁荣有序。国庆前10天海安文峰、华润苏果、乐天玛特、五星电器和时代电器7家被监测单位累计销售收入3219.35万元,增长51.82%,为历史罕见。继续贯彻实施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家电下乡累计销售总量11.43万台(件),销售总额2.53亿元,百户购买额9.96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总量8.51万台(套),销售3.13亿元。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销售总量居全市前列。主城区商贸业零售总额63.48亿元,同比增长19.4%。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创建工作,到2010年底,共建成农家店330家,其中农资农家店235家,日用品农家店83家,农资区域性配送中心12家。日用品以点代配1家。农家店行政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87.62%。

    【现代物流逐步壮大】 按照《海安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现代物流项目建设。苏中医药物流中心销售超4亿元,并获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业规划中央投资补助300万元。苏中煤炭配送中心年运300万吨。南通燕信化学品物流、腾龙物流、合成物流、顺港仓储、汇益农副产品物流等一批物流项目陆续竣工并投入运行。投资1.2亿元正元棉花物流一期1万多平方米仓库投入运行,为海安县纺织企业提供仓储、融资等服务,二期1万多平方米仓库正在建设中。投资5亿元的泓润达钢材交易加工仓储物流中心、投资1亿元的粮食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完成工程量的30%。

    【服务外包持续扩张】 2010年,启迪(海安)软件科技园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saas服务平台获得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合作的常熟理工学院海安软件学院揭牌,为海安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园内企业申报软件产品著作权26个,软件产品12个,3家企业获得江苏省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扶持。江苏易博云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云计算推广势头良好,使用云计算平台服务企业100多家,戴尔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项目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南通黄金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游戏平台在线人数7000人。

    【科技服务自主创新】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1.72亿元,增幅55%。全县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6.39万多平方米,总面积31.39万平方米。江苏占姆士研发中心、鑫缘桑茧丝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智汇众益创意产业园和南通亚威机械科研大楼等一批科技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全县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9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高新技术产品56个,省自主创新产品18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创新型企业30家。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1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1项。

    【房地产业保持旺盛】 海安县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1.4%。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6.6%。住宅合同销售套数5119套。全年县城区域成交开发用地29宗,面积3126亩,成交44.5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均价391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营经济

    【概况】 海安县民营经济紧紧围绕争创“苏中民营经济特色强县”的奋斗目标,以“六个一批”激发创业热情,以工业园区、村级创业园建设培育创业载体,突出民资招商、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创优发展环境,创新服务举措,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实有个体工商户47646户,净增3994户,完成市下达净增目标的170.1%。累计私营企业18057个,净增1575个,完成市下达净增目标的103.8%。累计私营企业注册资本467.2亿元,净增96.7亿元,完成市下达净增目标的139.1%。

    【项目规模日趋壮大】 全县新注册公司制私营企业单体规模681万元,是全县实有私营企业单体规模259万元的2.6倍。新注册千万元以上公司制企业343家,注册资本71.3亿元,占新注册公司企业注册资本的65%。新注册5000万元以上企业24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7家。

    【企业运行逐步加快】 全县200家亿元以上培育企业累计完成开票销售313亿元,同比增长29.2%,占规模企业比重76.9%。建材、冶金化工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开票销售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分别增长47.4%、50.5%。纺织、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平稳增长,累计实现开票销售分别占规模工业开票销售比重的34.2%、22%。

    【引凤还巢成效显著】 通过对在外创业能人的排查,完善在外创业人员档案,保持与在外创业人员的正常联系,积极吸引在外能人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订单、带客商回乡发展。全县“凤还巢”项目超过350个,注册资本35亿元,分别占新发展项目、新增注册资本的30%、40%。

    【全民创业】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迅速做大民营经济总量。一是培育创业文化。把学习长三角、珠江三角等地区的创业精神和海安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弘扬“崇文重商、艰苦奋斗、勤勉敬业、自强不息、无中生有”的创业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群众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一切领域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在海安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拓展创业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鼓励民营资本加快进入。按照“不求所有,但有所在”的原则,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文化、卫生、体育、教育及城市广告宣传等特许经营项目。三是激活创业主体。鼓励下岗职工、转业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民营企业扩大规模二次创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筑巢引凤。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发展力度。一是各类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健全贷款营销约束和激励机制,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让民营企业充分运用个人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各种股权、承包经营权等多种财产和权益进行抵(质)押贷款,扩大其贷款范围和规模。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金融、司法、工商、税务、经贸等部门加强对个人、企业的信用记录,着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三是建立财政担保基金或由政府出资组建公益性和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实施特殊法人制度管理,担保机构可以盈利,但不进行分红,并执行特定的财务和税收政策,从而为民营企业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四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五是保障民营企业依法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统筹考虑民营企业发展用地的需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及时调整。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机制,打破落后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举办专家论坛、讲座、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教育,引导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实现借脑发展。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改造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训、培养,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走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发展道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企业知名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知名企业评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快资本、技术、品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不断提高竞争力。

    【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服务和优化环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在投融资、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实行内资、外资同等待遇,真正做到外商、内商一个样。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从制度上杜绝办事手续繁琐、部门拖拉推诿现象,努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诚信经营和依法诚信纳税,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